讨债公司的十大套路有哪些形式

1. 高额服务费陷阱

讨债公司以“管理费”“咨询费”等名目收取额外费用,合同条款模糊,导致债务人实际支出远超预期。例如,李先生被要求支付本应由债务方承担的费用,最终需通过法律途径追回。

2. 情感勒索与心理施压

通过频繁电话、短信威胁,或上门骚扰制造社会压力,例如声称曝光隐私、影响子女前途(实际上普通逾期不影响子女教育)。张女士曾因催收公司威胁公开欠款信息被迫还款。

3. 转嫁责任与法律费用欺诈

将债务责任全推给债务人,甚至要求其承担“法律费用”。王先生在律师介入后发现该要求违法,成功拒付。

4. 电话/短信轰炸与骚扰

使用“呼死你”等工具持续骚扰债务人及亲友,甚至发送虚假罚款通知。刘小姐通过法院保护令制止此类行为。

5. 虚假中介与私人账户骗局

以“代还债务”为名收取手续费,诱导转账至私人账户。赵先生支付费用后中介消失,部分款项需诉讼追回。

6. 恶意拖延与虚假协商

通过无意义的“债务重组会议”消耗债务人精力,或承诺减免后继续追讨剩余款项。周女士最终通过诉讼终止拖延。

7. 恶意加息与罚款

在债务中叠加高额利息或违约金,远超法定范围。张先生通过诉讼成功减免30%的不合理罚款。

8. 伪造证据与虚假诉讼

伪造合同、欠款证明或律师函,甚至冒充公检法威胁起诉。李先生发现合同无效后免于偿还虚假债务。

9. 虚假还款计划与诱导签约

提出看似优惠的还款方案,实际隐藏高利率或额外费用。周先生接受“低息”方案后还款金额翻倍,需法律途径维权。

10. 隐私泄露与社交媒体骚扰

公开债务人个人信息,或在社交平台辱骂施压。何先生通过律师要求删除信息并获道歉。

法律风险提示

  • 非法手段:如暴力催收、非法拘禁、侵入住宅等行为可能构成刑事犯罪,例如山东“于欢案”因暴力催收引发命案。
  • 合法应对:债务人可要求书面通知、核实证据合法性,并通过银、法院等渠道投诉或诉讼。
  • 建议债务人保留录音、合同等证据,优先通过官方渠道协商,避免私下交易。若遭遇威胁或诈骗,应立即报警并寻求法律援助。

    首页
    微信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