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讨债公司团伙

江苏省近年来严厉打击非法讨债公司及相关涉黑恶团伙,以下结合公开信息对相关案例、手段及法律后果进行梳理:

一、典型案例及涉罪手段

1. 南京“App神探”定位讨债案

  • 时间:2018-2019年
  • 行为:开发非法定位软件“App神探”,通过侵入聊天程序获取用户位置(精确至20-50米),为讨债公司、涉黑团伙提供实时追踪服务,涉及非法拘禁、故意伤害等案件。
  • 结果:开发者吴某及9名使用者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被移送起诉,系国内首例技术定位侵犯个人信息刑事案件。
  • 2. 邳州民生信贷公司涉黑案

  • 时间:2008-2011年
  • 行为:以信贷公司为幌子,通过暴力威胁、非法拘禁、喷漆堵锁等手段催债,非法敛财超100万元。设立“法律部”包装讨债行为为“合法化”,甚至组织学习《讨债与孙子兵法》。
  • 结果:主犯黄丽、韩明分别被判10年、10年6个月,12名成员均获刑。
  • 3. 常州“夜鹰讨债”恶势力集团案

  • 时间:2016-2018年
  • 行为:成立“夜鹰讨债公司”,采用围堵、贴身拘禁、半夜骚扰等软暴力手段逼债,导致受害人家庭恐慌。
  • 结果:施某等13人因寻衅滋事罪、非法拘禁罪被判刑(7个月至5年3个月)。
  • 4. 无锡“套路贷”涉黑案

  • 时间:2016-2019年
  • 行为:虚增债务、制造虚假流水后,通过喷漆、殴打、软暴力催收,涉案金额3100余万元。
  • 结果:方某等38人被判刑,最高刑期19年。
  • 二、非法讨债的常见手段

  • 技术犯罪:如利用定位软件侵入用户隐私(如南京案)。
  • 暴力与软暴力结合:包括威胁、非法拘禁、堵门、喷漆、骚扰家属等。
  • “合法化”伪装:设立法律顾问、伪造债务协议、参加“讨债研讨会”以逃避监管。
  • 信息泄露与骚扰:非法获取通讯录、向无关第三方发送恐吓信息,甚至伪造公检法文件。
  • 三、法律后果与打击政策

    1. 刑事处罚

  • 主犯最高可判24年(如南通“A8零用贷”案),参与者即使未直接施暴也可能因共犯获刑。
  • 软暴力(如骚扰、贴标语)已被明确纳入“寻衅滋事罪”打击范围。
  • 2. 国家及地方监管

  • 2025年新规:明确催收时间(22点至8点禁止)、频率(每日最多3次电话),禁止向无关第三人催收,违者可能面临刑事追责。
  • 江苏专项打击:2019年以来摧毁15个“套路贷”涉黑组织,涉债警情下降9%。
  • 3. 连带责任风险

  • 债权人若委托非法讨债公司,可能因授权行为承担连带责任,甚至被认定为共犯。
  • 四、风险警示与合法途径建议

    1. 个人防范

  • 警惕高利贷、套路贷陷阱,避免签署虚高合同。
  • 如遇非法催收,保留录音、短信等证据,立即报警或向金融监管部门举报。
  • 2. 合法追债方式

  • 通过法院诉讼并申请强制执行,或借助调解、仲裁机构解决。
  • 避免委托讨债公司,防止资金被截留(如苏州案例中讨债公司卷款潜逃)。
  • 总结

    江苏对非法讨债的打击呈现“技术化监管+跨区域协作”趋势,但此类团伙仍通过伪装、技术手段渗透。公众需提高法律意识,选择合法途径解决债务纠纷,避免陷入更大的法律风险。

    首页
    微信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