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讨债公司一般的手段是什么呢

网贷讨债公司(或称“网络催客”)的催收手段多样,且部分行为游走在法律边缘甚至涉嫌违法。综合多来源信息,其常见手段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线上催收手段

1. 电话与短信轰炸

  • 高频骚扰:使用“呼死你”系统,每分钟多次拨打债务人电话,或发送威胁性短信,导致债务人无法正常生活。部分催收员会通过训斥、讽刺、辱骂等方式施压,甚至冒充公检法人员威胁起诉。
  • 通讯录入侵:通过借贷时获取的通讯录信息,联系债务人的亲友、同事、同学等,以“通知逾期”为名施压,或编造“恶意欠款”等扩散。
  • 2. 网络曝光隐私

  • 在社交媒体、论坛或催债平台公开债务人的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住址等个人信息,甚至伪造“老赖名单”。
  • 发送伪造的律师函、起诉状或法院验证码,制造恐慌。
  • 3. 社交圈施压

  • 向债务人的社交平台好友发送催款信息,或通过网贷平台直接联系其父母、单位等,利用熟人关系逼迫还款。
  • 二、线下催收手段

    1. 上门威胁与骚扰

  • 催收人员上门恐吓,或在债务人住所、工作单位张贴欠款大字报,甚至以“堵门”“跟踪”等方式制造心理压力。
  • 通过叫外卖、寄快递等方式验证债务人地址,随后进行盯梢。
  • 2. 极端暴力手段

  • 部分催收公司采取非法拘禁、暴力殴打等手段,例如将债务人带至偏僻地点(如水库)威胁,或脱光衣物羞辱。
  • 伪造证据(如虚假债务证明)或恶意P图(如合成)进行要挟。
  • 三、法律灰色手段

    1. 诉讼威胁与虚假法律程序

  • 声称已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提起诉讼,但实际上多数网贷平台因利息不合规或合同问题不愿走法律途径。
  • 通过律师团队施压,但实际催收行为与司法程序无关。
  • 2. 技术手段辅助

  • 利用手机定位、社保信息查询等手段追踪债务人行踪,或通过打印登机牌制造被监视的假象。
  • 四、法律风险与应对建议

  • 违法性分析:上述手段中,电话骚扰、隐私曝光、暴力催收等行为涉嫌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可能构成寻衅滋事、敲诈勒索等罪名。
  • 债务人应对
  • 保留证据:录音、截图保存催收记录,向银监会(12378)或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投诉。
  • 协商还款:优先偿还合法利息部分,对超出法定利率(如年化15.4%)的利息可拒绝支付。
  • 法律途径:若遭遇暴力催收,可报警并追究对方责任;若平台利息违法,可反诉要求减免。
  • 网贷讨债公司的手段以心理施压为主,部分行为已触及法律红线。债务人应理性应对,优先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避免因恐慌陷入“拆东补西”的恶性循环。国家近年出台的催收新规(如限制骚扰时间、禁止曝光通讯录等)也为负债者提供了更多保护。

    首页
    微信
    电话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