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暴力及人身威胁类
1. 使用暴力手段
包括殴打、故意伤害、非法拘禁等。例如,强行限制债务人人身自由、扣押债务人等行为,可能构成非法拘禁罪或故意伤害罪,最高可判处有期徒刑。
2. 恐吓、威胁或侮辱
通过电话、短信或上门威胁债务人及其家属,甚至传播、诬告等,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构成寻衅滋事罪或敲诈勒索罪。
二、侵犯财产与隐私类
3. 非法侵入或破坏财产
包括强行进入债务人家中、喷漆堵锁、损毁财物等,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或故意毁坏财物罪。
4. 窃取或泄露隐私
非法获取债务人个人信息(如银行流水、婚姻状况)并公开传播,可能触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三、扰乱社会秩序类
5. 软暴力骚扰
长期跟踪、堵门、拉横幅、电话轰炸等行为干扰债务人正常生活,可能被认定为寻衅滋事或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
6. 虚假诉讼或非法取证
伪造债务凭证、虚构债权,或通过非法手段(如)获取证据,可能构成虚假诉讼罪或妨碍司法公正。
四、其他违法行为
7. 高利转贷或非法经营
若讨债公司本身涉及高利放贷或未经许可经营讨债业务,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根据国家政策,我国明令禁止任何形式的讨债公司注册和运营。
8. 侵占或转移债权
部分讨债公司私自扣留追回款项或与债务人串通,导致债权人权益受损,可能构成侵占罪或诈骗罪。
法律后果
合法替代途径
债权人应通过合法途径维权,例如:
1. 协商或调解;
2. 委托律师发函催收;
3. 向法院起诉并申请财产保全;
4. 通过仲裁或强制执行程序。
若遇到违法讨债行为,建议及时报警或向法院提起诉讼,避免自身卷入共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