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即采取的应急措施
1. 内部统一应对口径
向公司内部(尤其是人资部门、前台)明确:接到催债电话时,一律回复“该员工已离职”或“无此人”。此举可减少催收方继续纠缠的动机,降低骚扰频率。
2. 设置电话拦截与录音
二、合法维权途径
1. 向监管部门投诉
2. 报警处理
若催收方存在威胁、辱骂、频繁骚扰(如一天超3次电话)等行为,已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可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要求对催收方处以拘留或罚款。若涉及非法获取员工个人信息(如社保、征信记录),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可追究刑事责任。
三、长期防范与法律应对
1. 向员工明确责任
提醒涉事员工自行处理债务问题,若员工在职期间因债务影响工作,可依据劳动合同或公司规章处理。同时建议员工通过协商还款、债务重组等方式解决。
2. 发函警告催收公司
以公司名义向催收方发送书面通知(需留存凭证),声明:“根据《民法典》第1033条,禁止以电话骚扰方式干扰他人生活,请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若继续骚扰,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名誉损失。
3. 保护员工隐私信息
核查员工社保、征信信息是否被泄露。若发现催收方通过非法途径获取信息(如购买数据),可向网信办或公安部门举报。
四、注意事项
法律依据摘要
建议综合采取“内部沟通+外部投诉+法律施压”策略,优先通过投诉渠道施压,若无效则报警处理。如需进一步指导,可联系当地法律援助机构或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