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型案例:绍兴大学生因“套路贷”被逼自杀
2025年绍兴警方通报的一起“套路贷”案件中,一名大二学生小梁因无力偿还高利贷,在催债人员的持续威胁下服毒自杀。催债公司通过发送打人视频恐吓受害人,例如威胁“还不上钱就挨打”,甚至在小梁抢救期间仍多次致电催债。调查发现,小梁在多个平台借款,利息高达“借1000元一周后需还1万元”,最终因债务滚雪球导致悲剧发生。
1. 暴力威胁与心理施压
部分非法讨债公司采用“软暴力”手段,如高频电话骚扰、公开隐私信息、伪造PS照片等,甚至雇佣打手上门威胁。例如,绍兴某纺织公司曾公开招募“打手”讨债,月薪2000元,律师明确指出此类行为涉嫌违法。
在绍兴柯桥区某小区,催债人员误闯民宅并暴力敲门,导致门体损坏,当事人因恐惧报警,反映出非法上门催收对社区安全的威胁。
2. 法律风险与后果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非法侵入住宅、限制人身自由或使用暴力催收均属违法。例如,嵊州市曾有债权人因雇佣讨债公司非法拘禁债务人而被追究连带刑事责任。
律师陈泽玮指出,过激催收行为(如辱骂、跟踪、泼油漆)可能涉嫌寻衅滋事罪或催收非法债务罪,需通过合法途径维权。
三、合法追债途径的官方倡导
1. 司法程序为主流
绍兴法院通过曝光“老赖”名单、限制高消费等措施,2023年执行到位金额超14.8亿元。债权人可通过申请财产保全、诉前调解等方式高效追债。
代为追偿制度也被推荐,例如保险公司或担保人在履行赔付义务后,可依法向第三方追偿,但需严格遵循法律程序。
2. 技术与法律结合
部分平台运用大数据追踪债务人资产,或通过区块链存证固定电子合同效力。绍兴某律所的“债务智能评估系统”使回款率提升37%,推动债务化解阳光化。
四、总结与建议
当前绍兴地区上门讨债行为已逐步退出主流,但非法催收仍存在于灰色地带。建议债权人优先选择司法救济或合规中介(如律师事务所合作的债务管理公司),避免触碰法律红线;债务人若遇暴力催收,应及时报警或寻求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