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债公司(或催收机构)在中国开展合法讨债业务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需结合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及地方政策综合判断:
一、基本合法经营条件
1. 合法注册登记
需在工商部门注册,取得营业执照,经营范围需明确包含“信贷催收服务”“应收账款管理外包”等合规内容。部分地区禁止直接注册“讨债公司”,但允许以金融服务外包等形式开展业务。
根据2025年《互联网金融贷后催收风控指引》,金融机构委托的第三方催收机构需具备合法资质,并接受年审评估。
2. 专业团队与合规能力
需配备具备法律知识和催收技巧的专业人员,如律师、调查员等,避免使用威胁、恐吓、暴力等非法手段。
催收员需经过专业培训,部分立法建议稿要求催收员需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并取得执业证书。
3. 资金实力与运营规范
需具备一定资金储备以支付差旅、调查等费用,部分地区对注册资本有要求(如建议稿提出实缴资本不低于3000万元)。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数据安全,并对催收过程全程记录存档。
二、业务操作合规要求
1. 合法催收手段
仅能通过电话、短信、信函等合法方式提醒还款,禁止骚扰无关第三方(如债务人亲友),且每日催收频次受限(如电话每日不超过3次,上门每日1次)。
催收时间限制:禁止在晚10点至早8点进行催收,除非债务人同意。
2. 证据与程序合规
需持有债权债务关系证明(如借条、合同、银行记录等),并确保诉讼时效有效。
若通过诉讼追债,需由律师或合法代理机构协助,不得伪造法律文件或冒充司法人员。
3. 隐私与信息安全
不得泄露债务人个人信息,需签署保密协议,数据存储需与核心系统隔离。
三、政策与法律风险提示
1. 行业合法性争议
国家曾明令禁止“讨债公司”,但目前部分地区允许合规的第三方催收机构开展业务,但仅限于银行委托或应收账款管理。
若采用暴力、非法拘禁等手段,不仅公司可能被取缔,相关人员还将承担刑事责任。
2. 委托方连带责任
金融机构若委托第三方催收,需对其合规性负责,违规行为可能导致委托方承担连带责任。
四、替代性建议
若需追讨债务,优先通过法律途径更稳妥:
1. 协商与调解:通过减免利息、分期还款等方案达成和解。
2. 司法诉讼:向法院起诉并申请财产保全,利用判决书强制执行债务人财产。
3. 委托律师或正规机构:选择有资质的律所或合规催收公司,避免法律风险。
总结
合法讨债公司需满足注册、专业能力、合规操作等多重要求,且行业监管严格。鉴于政策风险,建议优先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债务纠纷。若选择催收公司,需核实其资质及操作合规性,避免卷入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