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的公开信息,温州市近年来持续加强对非法讨债行为的打击,尤其是涉及暴力催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的案件。以下是相关动态的整理与分析:
1. 温州警方近年打击非法催收的典型案例
恶意讨薪与敲诈勒索案(2023年2月):瑞安公安侦破一起利用虚构工资册恶意讨薪的案件,抓获9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额150余万元。该案针对工程领域非法讨债行为,保障了重点项目的推进。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2023年5月):龙湾警方打掉一个为法律服务、讨债行业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团伙,涉及查询身份、财产、住宿等敏感信息,涉案金额达1000万元。
“药店内鬼”数据泄露案(2023年8月):乐清警方查处某大药房员工非法贩卖800万条会员信息案件,涉案公司因未履行数据安全责任被重罚110万元,直接责任人被刑事拘留。
2. 针对网络非法催收的专项行动
温州公安在2023年“净网行动”中,重点打击了利用木马程序、网络水军等新型手段的非法催收行为:
木马程序控制企业财务案(2023年4月):平阳警方侦破一犯罪团伙通过木马程序操控企业财务系统实施诈骗的案件,追回赃款118万元。
短视频平台“网络水军”案(2023年5月):瑞安、苍南警方打掉多个为直播间刷虚假流量的团伙,涉案金额总计超1300万元,涉及非法技术手段和运营商“内鬼”。
3. 法律依据与政策背景
《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罪名:2021年3月起,“催收非法债务罪”正式入刑,明确对暴力、胁迫、骚扰等催收行为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可判3年有期徒刑。温州等地已有多起适用该罪名的判例。
地方监管强化:温州公安近年强调对涉企违法犯罪的“全链条打击”,尤其在债务纠纷中严查非法拘禁、侵犯隐私等行为,并推动企业合规经营。
4. 行业现状与风险提示
部分公司仍存违规操作:尽管监管趋严,仍有讨债公司通过非法获取信息、冒充公检法等方式催收。例如,永雄集团(非温州企业)的案例显示,催收行业长期存在“失联修复”“打协催”等灰色手段。
合规化转型压力:随着法律完善,温州部分讨债公司开始调整策略,如加强与律所合作、规范合同流程等,但仍有企业因历史问题面临被查风险。
温州讨债公司是否被抓?
答案是肯定的。近年来,温州警方对涉及暴力催收、侵犯个人信息、网络黑灰产的非法讨债行为持续高压打击,多起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尽管未直接点名“温州讨债公司”集体被查,但相关案件的查处表明,违法催收机构及从业人员已被纳入重点打击范围。建议公众选择合法途径解决债务纠纷,避免因委托非法机构而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