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新案例与法律裁判
连云港一男子因长期拖欠百万元债务,在法院判决后仍拒不执行,被法院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此案表明司法机关对恶意逃避债务行为的严厉打击态度。
张某因与王某父母存在债务纠纷,在抖音发布包含王某家庭照片及“欠款不还”等不实言论的短视频,导致王某社会评价降低。法院认定张某行为构成名誉权侵权,判决其在抖音公开赔礼道歉并消除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案件虽发生于2023年,但至今仍具警示意义。
二、讨债视频的法律风险与后果
1. 构成名誉侵权
若讨债视频内容失实(如虚构债务、使用侮辱性语言),可能侵犯他人名誉权,需承担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法院强调“网络非法外之地”,发布内容需基于真实证据。
2. 刑事风险
若通过视频威胁、骚扰债务人(如曝光家庭住址、频繁骚扰亲属),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或构成“寻衅滋事罪”等。例如,连云港某讨债公司因上门骚扰债务人父母被投诉,律师提示此类行为违法。
3. 证据效力问题
即使债务真实,公开讨债视频也可能因取证方式不当(如、断章取义)导致证据无效,甚至反被起诉侵犯隐私权。
三、合法讨债的替代方式
1. 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连云港正规讨债公司采取“基础费+成功佣金”模式,基础费用用于前期调查,成功追回后收取佣金(通常为10%-30%)。需注意选择有资质、合同透明的公司,避免卷入非法催收。
四、社会热点与警示
近期连云港“狂飙兄弟”打假翻车事件引发关注,其因误判二手车为事故车并发布争议视频,最终公开道歉。此案例提醒:网络维权需基于事实,否则可能面临法律追责及舆论反噬。
总结与建议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法律条文,可参考中国裁判文书网或咨询当地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