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华市在债务纠纷化解领域持续发力,结合浙江省关于防范企业资金链风险的整体部署,形成了“司法主导、政策协同、市场参与”的治理模式。2025年,金华市法院系统与地方联合发布《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工作实施细则》,明确将债务清理与企业纾困、农民工权益保障等专项治理结合,旨在优化营商环境,维护社会稳定。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法院受理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案件47件,审结31件,成功化解债务金额超1.7亿元,涉及执行标的金额5.6亿元。
这一政策导向的深化,源于金华作为民营经济活跃区的现实需求。例如,2023年义乌市市场监管局针对企业债务引发的欠薪问题开展专项检查,通过冻结失信企业资产、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等措施,为148名劳动者追回欠薪82万元。此类案例表明,金华正通过精准施策,将债务治理从单一司法程序扩展至社会综合治理层面。
法院主导的债务清理实践
金华法院在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工作中创新机制,引入“双重表决规则”与“诚信债务人识别制度”。根据《浙江法院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工作指引》,法院通过“债务人申报+债权人质询+管理人调查”三维审核机制,严格区分“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与恶意逃债者。2022年,金华地区成功清理案件17件,豁免财产范围涵盖基本生活费用、生产工具等,有效保障债务人再生能力。
以永康某机械制造企业主债务重组案为例,该案涉及担保链风险扩散问题。法院协调债权银行达成“不抽贷、不压贷”协议,并通过分割土地产权、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盘活资产,最终化解债务危机金额达3000万元。这种“一案一策”的灵活处置模式,体现了金华司法实践对《防范化解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实施意见》的精准落实。
非法讨债行为的打击成效
针对反催收黑产等非法讨债乱象,金华市建立跨部门联合打击机制。2024年国家网信办专项治理中,金华警方破获一起以“债务优化”为名的反催收团伙,涉案金额超500万元,该团伙通过伪造投诉材料、教唆恶意逃废债等手段,干扰20余家金融机构正常运营。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金华金融纠纷投诉量同比下降18%,表明打击成效显著。
在合法催收渠道建设方面,金华市引导成立专业讨债服务机构。例如“金华诚信讨债服务有限公司”依托法院执行大数据,开发智能债务追踪系统,2024年协助债权人回收账款1.2亿元,其收费标准严格遵循《浙江省信用管理条例》,基础服务费控制在债务金额的5%-15%区间。这种市场化服务与司法程序的衔接,为债权人提供了多元化解决方案。
债务纠纷的多元化解路径
金华市创新建立“线上调解+线下听证”双轨制纠纷处理平台。2025年3月,婺城区法院通过该平台成功调解一起标的额860万元的建材供应链纠纷,从立案到达成还款协议仅用12天。平台整合了工商、税务、银行等18个部门数据,可自动生成债务人履约能力评估报告,提升调解效率30%以上。
对于小微企业债务问题,推出“纾困周转基金”与“供应链金融支持计划”。截至2025年2月,基金已为47家企业提供过桥资金3.8亿元,帮助化解互保联保风险链条12条。某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该计划获得低息贷款2000万元,不仅清偿供应商欠款,还实现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年产能提升40%。
金华市通过司法改革、政策创新与市场机制协同,构建起多层次的债务治理体系。2022-2025年间,个人债务清理成功率从36%提升至54%,企业担保链风险案件下降23%,这些数据印证了治理模式的有效性。未来建议在三个方面深化探索:一是建立债务风险预警区块链平台,实现企业资金流实时监测;二是扩大个人债务豁免财产范围,将职业技能培训费用纳入保护清单;三是加强长三角区域司法协作,针对跨省债务纠纷建立联合执行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金华经验已为全国个人破产立法提供实践样本。正如最高人民法院在2024年工作报告中指出:“债务治理需要兼顾法理与人情,在保护债权人权益的为诚信债务人创造重生机会。”这一理念的持续贯彻,将推动金华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