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讨债公司的骗局有哪些案例

一、前期费用诈骗

1. 虚构服务收费

部分讨债公司以“零风险”“高回款率”为噱头吸引债权人,签订债权转让协议后,以“案件登记费”“评估费”“差旅费”等名义逐步收取小额费用。例如,有公司要求债权人先支付2888元登记费,随后以其他名目继续收费,最终未实际追讨债务。

案例:西安一男子委托讨债公司追讨74万元债务,支付2万元费用后,公司卷款消失,未追回分文。

2. 网络链接诈骗

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虚假广告,诱导用户点击链接填写信息,实则盗刷资金。例如,台州曹先生点击“讨债服务”链接后,被分两次扣款1600元,未获得任何服务。

二、合同诈骗与卷款跑路

1. 空壳公司套取债款

部分公司以商务咨询名义注册,实际骗取债权人信任后,截留追回的债款。例如,苏州某商务咨询公司受托追讨16万元债务,收到债务人还款后拒不转交委托人,导致债权人需通过诉讼追讨。

风险点:此类公司常为一人企业,无固定办公地点,资金通过个人账户流转,事后难以追责。

2. 伪造资质与虚假承诺

冒充律师或律所,承诺“15日内回款”“保证胜诉”等,收取高额费用后提供无效服务。例如,有债权人支付4200元咨询费后,仅获得格式诉状,实际诉讼因证据不足败诉。

三、非法手段与法律风险转嫁

1. 暴力催收与违法行为

部分公司使用威胁、骚扰甚至暴力手段催债,导致债权人承担连带责任。例如,福建某讨债公司雇佣残疾人以“艾滋病”威胁医院,抽血恐吓医护人员,最终被定性为黑恶势力。

法律后果:债权人可能被视为共犯,需承担刑事责任,如非法拘禁、寻衅滋事等。

2. 信息泄露与二次诈骗

委托过程中,债权人需提供债务凭证和债务人信息,部分公司利用这些信息私下与债务人达成协议,或转卖信息牟利。

四、虚假债权收购骗局

1. 高价收购陷阱

声称以市场价数倍收购“死案”债权,实则通过复杂协议转移债权后,利用非法手段追讨,甚至将风险转嫁给原债权人。例如,某公司以五折收购无抵押债权,后续通过威胁债务人获利,原债权人可能因协议承担法律风险。

五、辨别与防范建议

1. 警惕“零成本”承诺:正规法律服务需成本,免费或低收费承诺多为骗局。

2. 核实资质:确认公司是否具备合法经营资格,避免选择无固定场所的“皮包公司”。

3. 留存证据:签订合同时明确费用、责任条款,避免口头承诺。

4. 合法途径优先:通过诉讼、调解等法律手段解决债务纠纷,减少委托第三方风险。

总结讨债公司骗局多利用债权人急于回款的心理,通过收费陷阱、虚假承诺、非法操作等手段牟利。选择合法途径并提高警惕,是避免受骗的关键。

首页
微信
电话
搜索